发表时间:2016-09-08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制造业面临着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一是压力。面对由于市场需求多变、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约束趋紧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传统制造业的优势不断削弱,生存空间日渐缩小。二是动力。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战略合作、业态创新、技术变革等多方面的机遇和空间。
发表时间:2016-09-0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技术爆发期。机器人未来将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范围也将拓展到工业之外的服务领域,将给机器人产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发表时间:2016-09-07
“让全球受益”,不只是一个美好愿景,即便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2015年仍然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那么,G20杭州峰会期间,针对制造业,中国又提出了哪些“良方”?
发表时间:2016-09-06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制造业布局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迫在眉睫。
发表时间:2016-09-06
2016年8月31日至9月3日,全球智能系统领导厂商研华公司在中国台北世贸南港展览馆举办的”2016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与鼎新计算机、巨曜自动化、建佳科技、晟福科技、昱冠信息、锐鼎科技等伙伴携手展出”工业4.0”行业应用。同时,也将以”实现工业4.0 迈向智造未来”为题举办工业4.0论坛,藉由智能设备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及智联工厂等议题,分享工业4.0新典范。
发表时间:2016-09-06
以产业创新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G20推动全球创新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G20从危机应对管理向全球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表时间:2016-09-05
机器代替人类劳动的情况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发生了。不过人们因为缺乏知识,担心自身工作不保,或者满足于现有科技,经常对技术的进步和变化有消极抵抗的情绪。随着自动化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很多人仍旧担心自己会因此失业,甚至破坏技术的发展。但是,这真的有必要吗?
发表时间:2016-09-02
随着扶持政策的不断加码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三大发展态势。
发表时间:2016-09-02
2016年1月,麦肯锡公司启动第二轮关于工业4.0发展情况的全球专家调查。调查涵盖了工业4.0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供应商和制造商,主要衡量了专家对于工业4.0发展情况的态度,反映了工业4.0取得的成就和目前进程,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发表时间:2016-09-02
世界工业化三百多年的历史证明,文化元素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变革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工业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也必将在未来现代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文化发展的滞后将严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
发表时间:2016-09-01
面对快速新增的发展需求,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存有困难需要克服。除技术突破外,创建良好的非技术基础环境也十分关键,其中包括人才的培养、生态体系的建设、连结标准的制定、使用者需求的把握以及网络安全的布建五大方面。
发表时间:2016-09-01
制造业与互联网正加速深度融合,重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链接。商业关系由链式供应方式向网状生态共创体系改变。全新的工业服务逻辑正在出现。
发表时间:2016-09-01
生产现场如同“黑箱”,管理运营无所适从,能耗成本居高不下,却又找不到解决办法,怎么办?在深圳国际电路板采购展览会、华南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现场,贝加莱工业自动化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6-08-31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企业客户层面也得到了认可,中国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3C制造业密度仅11台/万人,比起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未来仍有几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发表时间:2016-08-3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服务型制造,能够推动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