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08-16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创造了曾经的辉煌;红利褪去,倒闭潮频现;中国制造业面临内、外两方面的问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之路转型的现状;让金融回归实体,融资租赁在中国智造中将大有作为。
发表时间:2017-08-16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扩展海外产能已经成为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除劳动力成本外,主要动因还包括靠近消费市场、靠近技术研发中心、税收及资金成本优势等。
发表时间:2017-08-15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这相当于什么位置?中国制造现在的世界排名又是第几?中国制造业到底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这一些列的问题考验着中国的制造企业。
发表时间:2017-08-1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催生出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培养出更多更加适应建设未来社会需要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发表时间:2017-08-1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分别走访了中国商飞、振华重工、新时达、海立股份等多家制造业企业,试图从微观层面解析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新特点。调研发现,各制造企业布局智能化生产已经初显成效,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企业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这都只是开始,与真正的“智能工厂”还相去甚远。
发表时间:2017-08-14
制造业转移的趋势走向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甚大。全球范围内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迁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大迁移的重要动力。当前,制造业升级和迁移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发表时间:2017-08-11
《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一些国外机构和媒体有一些质疑。其中,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那么,《中国制造2025》真的对产业干预过多了吗?
发表时间:2017-08-11
美国创新研究院不关心纯理论和工程研究阶段的技术,而是聚焦于“制造创新”,即,如何让这些刚刚进入原型或者小批量市场阶段的,但由于初始阶段的成本门槛尚未通过,通过制造创新来降低其成本、提升性能、稳定性等来让其成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这就类似于“尚未大批量、但有着广阔前景”—这就是“蓝海”。
发表时间:2017-08-11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此后,“中国制造2025”一直是贯穿国务院工作部署的关键词之一。
发表时间:2017-08-11
经历了多年的市场低迷、投资不足、性能不优、新品匮乏等问题,中国的制造业回归了,终于在全世界的瞩目与期待下,强势转型,中国制造离世界尖端领域越来越近,我们在与全世界人民“握手”。
发表时间:2017-08-10
智慧院所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中国面对短暂的工业历史的一个本土产物。抓住当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所建立起来的数据流动和知识驱动机制,对中国未来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08-10
智能制造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战场。各国围绕制造业,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工业价值链”,当然还有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那么,这些战略之间有何差异呢?而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发表时间:2017-08-09
建设“制造强国”,培养创新能力,同样离不开先进的工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业文化素养,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
发表时间:2017-08-08
各国围绕制造业,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工业价值链”,当然还有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那么,这些战略之间有何差异呢?而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发表时间:2017-08-08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它不仅是先进的IT、OT等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应该说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全球市场竞争来看,仍然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中端产能过剩、低端产能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单纯强调技术而忽视管理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